
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先后有过六个妻子(周氏、何葆贞、谢飞、王前、王健、王光美),生育了共九个子女,其中一个叫刘丁,原名刘允真,是刘少奇和王前(第二任丈夫为聂真,聂元梓的哥哥)的儿子。
刘丁,原籍湖南宁乡,1946年7月出生于延安,1949年随父亲进入北京,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。那个时候,刘少奇经常叮嘱刘丁和兄弟姐妹:“你们不能以高级干部子女的身份自居,不能搞特殊化,遇到什么事情,都要先想自己做得对不对。”
1962年夏天,刘丁从北京101中学初中毕业,报考了北京市某重点高中,但成绩差分数线两分。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准备给北京市招生部门打招呼,要求优先录取刘丁。刘少奇知道后,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,对家人说:“丁丁能不能上高中,应该由学校根据他的成绩决定。”“我是国家主席,是为国家、为人民办公事的,没有权力为自己的孩子办私事,更不应该为了孩子的升学问题徇私舞弊。”
结果刘丁初中毕业后、考入了北京郊区的良乡农业技术学校;1966年,下放到北京郊外的八达岭延庆山区教书。文革结束后,他回到北京,在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工作。等到改革开放后,他曾到广西等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;1996年到了湖南,担任长沙市商业银行北区支行副行长,直到退休。
2019年1月1日,刘丁因患肺心病医治无效,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(原304医院)病逝。值其忌辰,如去特选摘他2006年11月做客人民网《先锋论坛》时的访谈的部分内容,以致追思。
主持人:少奇同志曾说过“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”,您如何看待这句话?
刘丁: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“历史是由人民来创造的”。我父亲说这句话时,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,最后跟我母亲分手,也就是我母亲要被关进监狱的时候。我母亲当时有一种想法,觉得一分手我父亲就活不成了,所以我母亲手里拿着一个安眠药瓶,冲我父亲晃了一下,我父亲当时摇了摇头,就说了这句话……
网友飞天小白:毛主席曾经说过:“三天不学习,赶不上刘少奇。”那在您眼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呢?
刘丁:有一年暑假时,我有幸跟随我父亲到东北三省视察工作。……那时我父亲视察工作,包括工厂、林场、学校、农村很多地方。他会在当地学习,比方说,对林业我父亲是不懂如何种树的,因为他不是林业方面的专家,但是他请几位林业专家实地进行考察,向他们请教,根据他们的见地进行一些实验,并做了一些指示。
刘丁:……我升高中的事,我们开了两次家庭会议,大家都发表意见。当时我父亲提出两种教育制度,一种教育制度像现在小学、中学、大学一样,正规、正常的上学的路线。还有一种叫“半工半读”,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……初中毕业以后我直接上农业中专,当时我16岁。我是学农出身,上的是北京农业技术学校。也是走了一条实践的道路。我们学校大约54%是下地劳动,46%是在教室上课,干活和学习实践相结合。
主持人:王光美女士在晚年为中国的“幸福工程”贡献了很多的力量,最近您的家庭又捐赠了15万,这是你们家庭成员集体商量的,还是王光美女士决定的?
刘丁:是我们集体商量的。这是有一个传统的,虽然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,1980年我父亲被平反了,他的财产应该归还给我们的家庭,包括补发的工资、版权、稿费等。在当时来讲,80年代初的具体数目我们不是很清楚,但是我想可能上百万是有了。
……慈善晚宴大约有180、190人参加,国家领导人方面何鲁丽、王光英、彭佩云、刘延东等都参加了,总共捐出了120多万。我们很高兴,我们用我们捐的15万引来了100多万,为“幸福工程”、为贫困母亲做了一点事。
主持人:您对他们(自己子女)在事业成就上有什么要求呢?
刘丁:还是按我父亲说的,凭自己本事吃饭,有多大能力就用多大能力,不是要求要达到多高水平,你们就是普通劳动者,跟普通劳动群众都一样,你在什么位置都要安心做下去,老老实实做事,诚诚恳恳做人。
主持人:我们听说小的时候,刘涛(刘少奇与王前的女儿)在家里总受宠爱,您跟刘源(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女儿)、刘亭他们关系都怎么样?
刘丁:我们兄弟姐妹之间和普通的群众的多子女家庭状况是一样的,也有很多趣事、也有一些争吵和斗气。
